2016年4月7日

【新書上架】藏種於民:全球保種時代來臨!


農民的留種(seed saving)自用,無意間替人類進行保種(seed conservation)的工作。
農民保種可以說是「藏種於農」,與國家種原庫的重要性不相上下。

-郭華仁/台大農藝系教授。台大種子研究室主持人-


本書是由浩然基金會與果力出版社合作出版,郭華仁老師導讀,透過採訪介紹各地的案例及國際趨勢,挖掘各方致力於保種,尋回古傳品種、培育強健地方品種的努力,據以傳遞保種對於保障生物多樣性、確保美味食物來源及保護小農權益的重要性。

如同印度的Vandana Shiva博士在自由種子宣言中指出「種子乃生物文化多樣性的體現,係經千百萬年生物、文化之持續演化而來,也顯示人類據以生存的未來。」,各地保種的故事也讓我們看到種子與在地文化的緊緊相依。

韓國女農團體(KWPA)號召志工總動員,深入村落尋回老奶奶的種子,也鼓勵一個農家從守護一顆本土的種子開始,讓民眾能記憶住自己在地品種的滋味;印度的地方女性保種組織(Vanastree,意即林中的婦女)鼓勵農友留下傳統古老的品種並組織村落間的種子交換網絡,以「村落留種小組」的工作模式,紀錄了超過120種的地方品種蔬菜與數千份的固定種的種子包。

回到國內,每一個留種農民對種子的信念,更讓人深深動容。

宜蘭的張美女士為了菊仔米(kiok a’bi’)做粿的好滋味,認真學習育苗,每日觀察,紀錄育苗筆記;高雄茂林的黑米是水神送給部落的禮物,卻因為長期的混種,黑米不黑,族人都快忘記原生種的樣子了。回家的蘇孟源跟高雄農改場合作,透過不斷的挑選跟種植,花了三年的時間選出了兩種記憶中的多納黑米,他說多納的黑米「吃起來心裡就是很香!」;對台東歷坵的杜義中來說,小米是連結母親跟原生故鄉阿里部落的生命之橋,所以30年來他不間斷的種植小米並保留了17個品種。

台南的蘇榮燦是專業的雜糧生產者,常常掛在嘴邊的是「農民擁有留種的能力,就擁有無中生有的能力」,他堅信種子是作物的靈魂,是務農的根本;對於雲林北港的蔡清木跟蔡仲智來說,自己留種不只是信念,還有務實的考慮,蒜頭花生自己留種,省了種子錢之外,傳統的品種更夠味。九二一地震後返家務農的林世豐說種子是最聰明的,會記憶每一年的天候變化,他努力留種不僅是秀明自然農法對種子的信念,更來是媽媽的傳承,傳統農家媽媽年年留種季季種下的堅持。

留種、保種不只是農民的事,也是每一個日食三餐的我們的共同的責任。陽明山竹子湖曾經是日人治台時期的蓬萊米原種田,2009年湖田國小的師生獲得了古早的蓬萊米品種龜治、神力的種子,種作過程中不小心又混雜了台梗9號,三個品種的混種,意外成了湖田國小自己的特殊種。雖然這是不夠嚴謹的留種,卻讓學生親身感受到種子的神奇。

種子保存、品種多樣性的維護已經成為世界的趨勢,要能夠好好守護地球並持續餵養下一代的作法,是所有人都體認到自己也是品種多樣性的守護者。藏種於民,不只是農民在保種技術層次上的努力,在日常餐桌與飲食文化上,也需要我們一起展現集體的行動力。

藏種於民,是我們共同的責任。




==+==+==+==+==+== + + + ==+==+==+==+==+== + + + ==+==+==+==+==+==+==
    
【有種推薦】
郭華仁 「藏種於農」發起人、台灣大學名譽教授
賴青松 穀東俱樂部農伕
董時叡 中興大學生物產業管理研究所教授、興大有機農夫市集發起人
蔡培慧 世新大學助理教授、台灣農業推廣學會學術主任
鍾清輝 高雄美濃區農會總幹事
陳振義 台東農改場副研究員兼雜糧研究室主持人
江慧儀 大地旅人環境工作室總監、樸門永續生活設計講師


作者簡介:
【主編】果力文化出版社。為讀者帶來閱讀的驚喜,創造我們與現實對話的力量。

【合作】浩然基金會,與台灣農村陣線合作「小農復耕」計畫,透過輔導陪伴、經濟支持方式,鼓勵農民保種、適地適種、發展在地農法和農產加工。以農為中心,連結綠色消費、建立城鄉共好的未來。
  
【導讀】郭華仁 《種子學》作者。
臺灣大學農藝學研究所國家農學博士,臺灣大學農藝學系名譽教授,任教凡三十四年,在職期間講授種子學、作物學、植物種源、植物與文明等課程。專攻種子領域,在休眠、種子等種子科學與種子技術方面多所涉獵,並且研擬生物多樣性、有機農業、農業基本法與植物智慧財產權等農業相關法律草案,其中植物品種及種苗法已通過實施。在行政服務方面,曾擔任臺灣大學農藝學系系主任、雜草學會理事長、磯永吉學會理事長,以及種苗學會、農藝學會理(監)事等。在科普方面,經營觀點種子網(前身為種子研究室網站)、GMO面面觀網站、植物種苗電子報(已停刊)等,並且與民間團體合作,參與推動有機農業及無基改運動。

【協力作者】郭華仁|簡嘉潁|修淑芬|陳建泰|簡子倫|張聖函|鍾怡婷|林樂昕|陳怡如|周季嬋|張雅雲|李慧宜|蔡佳珊|林世豐|陳惠雯|陳芬瑜|陳玠廷(依文章序)




==+==+==+==+==+== + + + ==+==+==+==+==+== + + + ==+==+==+==+==+==+==

【目錄】

【導讀】種子的力量:全球保種時代來臨  郭華仁 

第一部 【保種學堂】關於保種,你一定要知道
【種子自由宣言】
【保種學堂11問】
Q1 農民留種,是千百年來農耕文化最重要的知識和技術,為何近年此一習慣逐漸式微?
Q2 雜交一代為何成為市場主流的商業品種,逐漸取代了農民留種的習慣?
Q3 商業品種的生產模式,長期來看會造成哪些影響?
Q4 為什麼近年國際重新倡導農民自行留種,保留多樣化的在地品種?
Q5 國家種原庫的種原保存,與鼓勵農民自行留種保種的「藏種於農」,有何不同?
Q6 主流市場大力宣傳基因改造種子的好處,有哪些潛在風險?
Q7 相較之下,傳統育種(非基改的品種改良)的成就有哪些?
Q8 什麼是「參與式育種」?和傳統農家育種方式有何不同?
Q9 有機農業一定要自己留種嗎?哪些才是真正適合有機農業的品種特性?
Q10 聯合國倡導「未來農業應以家庭小農為主」,這對種子保育和生物多樣性有什麼好處?
Q11 消費者如何參與或支持農民保種運動? 


第二部 【國際篇】全球保種:現場直擊
● 日本篇|守護地方品種:傳統蔬菜的復興運動
● 韓國篇|找回老奶奶的種子:看見女性保種的力量
● 泰國篇|米之神:創造奇蹟的稻米選種
● 印度篇|種子的意義:自給自足、生態永續
● 美國篇|保種的寧靜革命:種子圖書館、種子市集
● 歐洲篇|諾亞方舟:守護農業生物多樣性


第三部 【台灣篇】台灣保種:有種的人
之一【稻米篇】
● 台灣米|野生稻、秈稻、稉稻的百年身世
● 蓬萊米|種回有故事的米:蓬萊百年風華|台北竹子湖•湖田國小
● 在來米|超級阿嬤的古早菊仔米|宜蘭三星鄉•張美
● 黑米|為孩子留ㄧ個回部落的理由|高雄茂林多納部落•蘇孟源
● 紅糯米|當天使的翅膀遇上現代農業|花蓮太巴塱部落•蕭明山

之二【小米與部落原生作物篇】
● 小米|小米回家:三十年的奇妙之旅|屏東霧台阿禮部落•巴清雄
● 小米|生命之橋:連結母親與故鄉的金黃小米|台東金峰歷坵部落•杜義中
● 小米|高山上的小米復育運動|台中環山部落•Yaki奶奶、莎韻西孟
● 小米雜糧|山林滋養的原生作物 |嘉義阿里山•茶山雜糧產銷班

之三【雜糧與蔬果篇】
● 豆類雜糧|種子是農人的靈魂|台南新化•蘇榮燦
● 小麥|本土小麥復耕路,麥田狂想進行曲|彰化二林•喜願共合國施明煌
● 紅豆|終於回家的紅豆|高雄美濃•曾雪梅
● 花生蒜頭|延續花生與蒜頭的傳統香|雲林溝皂里•古早田
● 地瓜|落地生根的金時地瓜|苗栗灣寶•洪箱
● 豆薯|種薯逾甲子、苦心留種的豆薯伯|屏東歸來•陳天贊
● 蔬果|尋找消失的古早味|台中東勢•林世豐
● 季節蔬菜|自家採種:作物生命經驗的累積|台北淡水幸福農莊•陳惠雯


第四部 【種子寶典】達人教你留好種
之一【保種一起來!在地種子網絡的建置要訣】
● 哪些種子應該優先保留
● 在地種子網絡的建置原則
● 如何組織種子銀行、種子圖書館、種子市集

之二【保種實作篇QA】這樣留種不失敗
Q1 作物要成為一個品種,有哪些條件?
Q2 什麼是商業品種、雜交一代、固定品種?農民自行留種培育出來的地方品種,有什麼特色?
Q3 商業品種為何可以維持品種純度?
Q4 農民的自留品種,如何保持種子的純度,防止品種劣化?
Q5 農民自行留種,也有可能產生新品種?
Q6 採種的環境與栽種的環境,各有不同的需求?
Q7 要如何知道蔬果成熟到可以採種了?
Q8 我想要留種,可以先從哪一種作物開始?
Q9 常說採種需要隔離,有哪些方法呢?
Q10在採種時,要注意哪些事情?
Q11 採種一定要等整株都成熟了才能採嗎?
Q12 不同作物種子的採收時機、清理方法,是否有所不同?
Q13 種子儲存時,要注意哪些事情?
Q14 種子如何進行乾燥處理?
Q15 種子的含水率如何檢測?
Q16 種子應如何包裝儲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